Conge 精进

[心理文萃]我脑海中的快乐按钮

2008-08-09
Qingyang
本文 954 字,阅读全文约需 3 分钟


追求幸福,获得欢乐,是人类的本能。豢养花鸟虫鱼,寄情琴棋书画;专注于发展事业,痴心于乐享天伦;游览名山大川,品尝美味佳肴… … 所有这些行为,皆来自对快乐的追求。不能感受快乐的人通常会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而不加节制的追求快乐也会让人成瘾… …而在背后调控这一切的,则是我们大脑中的“快乐中枢”。

“快乐中枢”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于1954年发现在老鼠大脑中发现。奥尔兹及同事通过微电极使用微弱的电流刺激老鼠的下丘脑以研究这一脑组织的功能。他们惊奇的发现老鼠非常喜欢这些电刺激,并主动回到接受电刺激的地点等待下一次。奥尔兹接下来训练老鼠按压杠杆自己控制电刺激。老鼠学会之后竟废寝忘食,不顾险阻地的频频去按压杠杆,直至昏厥。心理学家们由此相信下丘脑一定存在“快乐中枢”,电流刺激快乐中枢带来的愉悦感使得老鼠乐此不疲。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脑中存在的快乐中枢是一个分散的系统,包括了伏膈核、杏仁核、下丘脑及前额叶皮层等众多的脑区。而系统中负责传递信号的则是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当多巴胺信号由腹侧被盖区传向伏隔核,再传至前额叶皮质,快感就会产生。人们做任何快乐的事时,多巴胺物质的分泌都会增多,快乐的感觉也会由此加强。研究还发现,抑郁症患者脑中的多巴胺分泌水平低于正常。在抑郁状态时,这些病人不能感到他们曾热爱的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丧失了去寻求快乐的欲望。

多巴胺还有另外一个特性,那就是它在分泌之后很快会被神经细胞回收以备再次使用。这就是快乐往往短暂而不能一劳永逸的原因。为了获得持续的强烈的快乐,不懂得节制的人们往往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做一些事情,促使多巴胺更多更长时间的分泌,。一来二去,稍不留神他们就会成瘾,变为赌徒,酒鬼,烟枪,贪吃症,游戏癖。而那些为了寻求更强刺激而非法使用各种药物改变多巴胺代谢的人,则注定会成为瘾君子。

调节多巴胺的技术和药物在对重度抑郁和成瘾的治疗上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还远未成熟到可以帮助所有人每时每刻都生活的快乐无比的地步。我们只能继续寄希望于脑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少了快乐就会抑郁,过分追求又会成瘾。这看起来像是个两难困境,其实不然。抑郁和成瘾都是极端情况,而人体本身具有平衡机制来避开它们。保证只要你对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快乐之路就会在你面前铺开,幸福之门就会向你开启。

原文地址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08/08/09/blog-post/
Paypal
请我喝咖啡

Comment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