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正步和音乐
我曾经有一个印象,我们中国56个民族,好像各个都能歌善舞,除了汉族。但是广场舞改变了我的这个认知。很多民族都有在各种场合跳舞的习惯,节日的时候跳,祭祀的时候跳,结婚的时候跳,葬礼的时候跳。那为什么人类那么喜欢跳舞呢?
中国的学校之中,军训是非常普及的事情。军训的时候,我们都练过队列,行进,踢正步,一二一。为什么军事训练要有这样的项目呢?军队里还要唱歌,集体飙歌的行为基本上是每天的必行使的仪式。这又是为什么呢?
前面提到人通过眼神来分享意图和注意,但是在人多的时候,依靠视觉就不那么有效了——人毕竟无法同时关注太多人的眼神。那么,这时候的合作,就要依靠声音来交流。音乐使人达到同步。而同步,会使人快速融入集体,失去个性。这个失去个性的过程,并不痛苦,相反,个体在与集体中他人同步的过程中,会非常兴奋,产生一种同一感,归属感,和比生命更崇高(larger than life)的幸福感。这种情感往往使得个体为集体牺牲称为可能。
这与蜜蜂的舞蹈,大概是异曲同工。大脑中互相联系紧密的神经元之间,在不工作的时候,也往往同步发放信号,像是进行军事训练。舞蹈,音乐,甚至视觉艺术,很可能是使人类同步联结,组成组织的重要方式。
语言天才
人类的语言,就目前的科学发现来说,至少在地球上,是独步生物界,没有其他生物可以匹敌的。然而其他生物,也不是不能理解语言。动物行为学届有两个明星动物,一个是名为Kanzi的倭猩猩(Bonobo),一个是名为Alex的非洲灰鹦鹉,他们分别学会了理解和使用一些人类语言和人类交流。实验表明,他们具有了初步的符号化思维的能力。符号化思维指的是将外部世界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并借利用符号思考。动物身上很难见到符号化思维,可能原因是:一、它们真没有;二,它们可能有,而我们的观察方法和测试方法对它们不起作用。动物是否有符号化思维,学界没有定论。Kanzi和Alex的例子,至少能证明动物能够学会符号化思维。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经常用来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目的是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创新。这一技巧一度风靡全球,各大企业纷纷学习采用。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对头脑风暴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知道类似于头脑风暴的这种集体创新,与个人创新相比,是不是真的更有好处。研究的结果令心理学家们非常失望,头脑风暴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新想法,并不比一个人独自解决所得到的新想法多。这个结果被许多不同的研究机构所重复。头脑风暴热潮也迅速的因此而降温。
然而,这不太符合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能力的加合这一常识。本书的作者Wilson就阅读有关头脑风暴的心理学研究的文献,发现了之前所有研究的一个共同盲点:他们使用的任务,太容易了。于是他联合了一个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在任务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发现在任务比较难的情况下,集体的优势非常明显。集体不但能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创新型任务,而且每个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加开心。
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是不能显示出集体的真正力量的。头脑风暴是把好牛刀,用来解牛真是事倍功半。大材小用拿它来杀鸡,则不能体现出它的力量了。
文化演化
合作,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与其他猿类分野的一个标志,人类从此变得更加社会化。在昆虫中,这样的分野发生过十几次。社会化了的昆虫,经过世代演化,变成了几千种。而人类经过这么长时间演化,还是孤独一支,并没有出现生理上特别不同的种类。这很奇怪。
人类的演化没有体现在生理上,却体现在了文化上。与几千种社会化昆虫对应的,人类具有几千种文化。
我们在小的时候,向海绵一样吸收周遭的所有知识。文化就是这样进入了我们的身体,称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对文化,通常是没有意识的。直到我们遇到另外一种文化。出国的人都会遇到“文化冲击”而不得不重新适应。但是因为母文化如此根深蒂固,人们终其一生也很难改变它对自身的影响。
而文化作为整体,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也会为了自身的生存而争取资源(这里的资源就是我们人类本身)。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民族文化间的冲突,各种宗教文化之间的冲突……各种冲突无处不在。利益冲突往往还可以通过交易,妥协,协商解决。文化冲突则经常导致你死我亡的争斗甚至战争。
文化之前的排挤也可以通过一些并不明显的方式发生。比如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排挤。比如书中的例子,美国南北方的文化排挤。这种排挤实际上是文化的“自卫”行为。
书中另外一个“口语社会”与“识字社会”的之前区别的例子也很有趣。虽然大家说的语言一样,但是会读书书写的人群会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抽象词汇,而只说不写不读的人,对读写文化中的人的语言有非常明显的理解困难。很多知识分子的所谓“不接地气”,大概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
2015-08-02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