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装了一个App,用来提醒自己,记录一下当天发生的值得感激的事情。设置的提醒时刻,是每天的下午下班前。
一连几天看到提醒,都是手指一划,让它滚一边儿去。一睁眼,就收拾收拾上班,到下午已经累得恨不得马上睡觉了,哪有什么值得感激,感恩的小确幸。
回到家,也不能就放松了。妻带了一天孩子,都腾不出手来干别的。于是我看孩子,她做饭,然后一块儿吃饭。吃完饭,孩子洗澡,刷牙,穿睡衣,讲故事,哄睡,一套规定动作下来,就会两三个小时后了。
虽然是每天都重复的规定动作,也很少像体操运动员奥运比赛时那样,完成的漂亮而优美。一个礼拜总有那么几天,是要听着小的哭两声,才算过一天的。不过,值得感恩的事儿,也往往发生在这普通的平淡的日子里。
儿子正是学说话的时候,每天嘴里冒出最多的话,就是“爸爸”。一开始的是妻总是引导,让他喊“爸爸”。加上家里有个姐姐常常叫爸爸做这做那的,于是他很快就学会了。
“找爸爸去”,妻有时这样跟他说。“到爸爸这儿来”,我也乐于叫他。
于是,他就一边儿“爸爸,爸爸,爸爸,爸爸……”地轻声叫着,一边儿跑到我跟前儿,双臂揽住我的腿,抬头冲我笑。
他可真爱笑。
最欢喜的是,在没人让他叫的时候,他突然加张开小嘴儿,“爸爸,爸爸”地叫起来。我答他“哎,什么事儿”,他也没让你抱,也不要什么,只是对我笑。似乎只要我答应一声,就足够了。
“爸爸” “哎!” “爸爸” “哎” “爸爸” “哎” ……
我俩能重复这样的“对话”好几分钟。中间穿插的我的笑和他的笑。有时候,女儿也加入进来。
“爸爸”,“哎!什么事儿呀弟弟?” “爸爸”, “哎!什么事儿呀姐姐?” “呵呵呵”,“哈哈哈” …… 真快乐。
“爸爸”当然不是儿子学会的第一个词,也不是说的最多的。
他最先学会的是“妈妈”,而每天必做的,则是晚上掌灯时,指着天花板说,“尼昂了” (翻译:亮了)。姐姐最爱逗弟弟的事儿,就是跑去开灯,然后等弟弟反应。他的“尼昂了”能把全家人逗乐。
虽然,儿子喊妈妈的时候比多过喊爸爸,不过我注意到,这小家伙儿喊妈妈,至少是60%的时候,是心情不太好而有所求的。求吃奶,求安慰,求抱抱。女儿喊爸爸,也多是有所求,帮洗手,有尿,饿,喝水,抱抱,举举,讲书,听歌(看电脑)……
而儿子喊我的时候,多半是处于开心,要逗我(或者逗他自己)笑笑而以。
大概,他很为自己一声“爸爸”,就能引我转身回头,而兴奋开心。
而他的一声“爸爸”,也是我一天之中,最感恩的事情,最幸福的时刻。
2018-06-29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