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
女儿的K,也就是学前班,有一个贯穿了差不多整个学期的关于三文鱼的项目。
他们组织过参观培育三文鱼幼苗的nursery。而且参与三文鱼幼苗的放生洄游。
Nursery的研究者为了研究三文鱼的习性,会在小鱼游崽儿的体内植入GPS追踪定位器,确定他们的位置,以描绘他们游向大海的路线。
这些路线,通过一个网站,实时的显示它们的位置信息。孩子们给每条小鱼取了名字,然后每个人选自己喜欢的一条或几条,好像是看比赛一样,关注看小鱼何时能到达终点,也就是大海。之所以入海口是终点,是因为一旦他们游到海里,人们就没有办法去追踪他们了。
追踪的过程中,有许多小鱼没能到达终点,就死去了。
孩子们通过这个过程,认识到了大自然无情的一面,也体会到了一个小生命,从诞生到长大,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比如捕食者,病毒,疾病,迷路,等等,都能让小鱼失去生命,仅有少部分幸运且强壮的小鱼,能游到大海里。而大海,才是它们冒险的真正开始。
Jog-a-thon
作为项目的结束,孩子们要举行一个跑步活动,jog-a-thon,并通过这个活动为西雅图的三文鱼繁殖研究机构募款。
形式就是,要孩子们自己去找邻居,说自己会参加一个跑步活动,请求支持。支持者可以直接给机构捐款,而孩子们承诺会为此而跑步。这既是对机构的精神支持,也是物质支持。
Jog-a-thon在2021年5月28日进行。那一天,我正好请假在家,于是携妻带子,一家人全程参与了女儿的活动。
跑步活动的地点,就是在女儿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公园。一年级和学前班的同学们一起跑。跑道就是草地,用一些彩色圆垫子做标记。跑到的两端还用牌子写上了三文鱼游回大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就是天敌啊,疾病啊什么的。小孩子们自己身上都带着一个类似于跑步比赛的号码牌。但是上面不是数字号码,而是有一个鱼的轮廓。孩子们在跑步之前,用自己的画笔在小鱼上作画,给它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自己就戴着自己的小鱼画作,幻化成一条小鱼,用跑步的方式模仿小鱼游向大海的过程。
孩子们每跑一圈,老师就会在号码牌上打孔,记录孩子们跑步的圈儿数目。
家长们也没闲着,出了帮忙设置跑道和会场的几位各司其职之外,我这种没有什么人物的,就扮演predator,长着大嘴去追着“小鱼儿们”,让他们体会被捕食。当然,只是游戏的成分更多,远不如自然界的真实事件那样悲伤。
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氛围下,一圈儿又一圈儿的跑者,笑着。累了的话,就走着,有力气了再跑。
就这样,就读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
女儿最终连走带跑,跑了27圈儿。出去最后老师额外打了几个计数孔之外,她真正自己跑下来的,也有20多圈。还是挺为她而感到自豪的。
2021-06-01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