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ge 精进

019-100《The-Philosophical-Baby》p47-73

2015-07-19
本文 1233 字,阅读全文约需 4 分钟

The philosophical baby 封面

其它图书信息见豆瓣

第二章:假想同伴——虚构中的真实

本章开端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诗人是无法进入理想国中的,因为他们书写虚构虚幻虚假。柏拉图不容忍这样的谎言家。然而,人类的儿童,天生就要虚构的呀。

假想同伴

许多儿童(有一个研究报告了其研究对象的63%)有假想同伴。假想同伴是孩童虚构想象出来的人物,动物,仙女,角色……假想同伴通常随着年龄增大而消失,多数人长大后甚至不记得自己曾有过假想同伴。由少数人会一直有假想同伴,直到成年,这些人中许多人成了小说家。

假想同伴为许多文化所不容。孩子有了假想同伴,迷信的文化认为孩子遇到了不干净的东西,宗教文化认为孩子遇到了魔鬼。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派则认为假想同伴代表是因为孩子有了某种问题无法解决,所以投射到假想同伴身上。他们主张给这样的孩子做治疗。流行文化中的假想同伴,多是出现在恐怖电影中。事实上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就是从电影中。

然而假想同伴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与儿童如何学习他人的心理世界有关。

心理世界

儿童的外部世界有两种,各种事物构成的物理世界和由形形色色的人的思维构成的心理世界。如同儿童利用反事实思考和因果知识构建关于物理世界的因果地图后用假装游戏来验证各种可能的世界,他们在构建起关于他人心理世界的因果地图后,利用假想同伴来验证可能的心理理论(theories of minds)。

心理理论指的是人的心理的运行规律。

懂得心理理论的孩子,指导如何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儿童分别尝试西兰花和饼干。儿童通常喜欢饼干的味道儿厌恶西兰花。然后,一个实验着进来,当着孩子的面尝一下饼干并显露出厌恶的表情,尝一口西兰花后显示喜欢的神色(看到实验者的表现,孩子们通常会非常吃惊)。然后让孩子给实验者挑一样他认为实验者会喜欢的事物。较小的孩子会选饼干(自己喜欢的),而较大的孩子会选西兰花(实验者喜欢的)。较大的孩子的表现说明他具有理解他人的心理理论的能力。

有了物理世界的因果地图,孩子们就有了改变物理世界的能力。同样,有了心理世界的因果地图,孩子们就可以改变他人的心理。比如,使用“贿赂”是他人高兴,拿走他人喜欢的物品使他人生气。还比如,撒谎。假想同伴可以使他们不必对真人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来进行这样的练习。孩子理解假想同伴是假的。

虚构与现实

虚构作品的作者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展现想象的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读者们则通过阅读来了解和学习这些世界。读虚构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是娱乐和消磨时间,更重要的是保持通过反事实学习的能力。

撒谎

儿童从开始具有心理理论开始,就逐渐开始掌握一种改变他人心理世界的技术:撒谎。通过虚假的陈述来达到改变他人心理。每个人都喜欢真相,然而真相只有一个。每个人都会反事实思考,构建并不存在的可能世界。不仅仅是诗人,每个人都撒谎。不会撒谎的,大概是精神病人。

如果柏拉图严格的执行他的原则,不让撒谎者进入他的理想国,那么那样的理想国,大概也没有正常人想进入。

2015-07-19 初稿
原文地址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15/07/19/019-100-The-Philosophical-Baby-p47-73/
Paypal
请我喝咖啡

Comment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