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说过《枪炮,细菌和钢铁》这本书多次了,那本书可以说是名声在外。我前面看多的《The philosophical baby》和《Evolution for Everyone》里面都提到过它;前两天还在简书上看了一篇它的书评;昨天我问妻我下一本书该看些什么的时候,她也说要不就看它吧。
我的几乎要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了,结果手一偏,取下了这本《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中信出版社出过中文版,译作《昨日之前的世界》,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社的版本则将书名译作《昨日世界》。但就书名的译法,后者好些。他的作者就是《枪炮,细菌和钢铁》的作者,美国地理学家,作家,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教授。按照《Evolution for Everyone》作者Wilson的说法戴蒙德教授也是超越了他自己专业的,研究兴趣广泛的演化论者。
哦,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一本呢?大概是因为这一本目前应该是我书架上最厚的一本书了,我想看完了它,大概能克服一下我对大部头书籍的恐惧,拿下它,那些二百多页的书,就不会当回事儿啦。它品相又好,硬皮精装,除了重些,拿在手里感觉还是很好的。它成书时间又比《枪炮,细菌和钢铁》晚,想来作者思想成熟度又比当初高些吧,应该。翻过前言,更确定要读它了。
主题:文化演化
本书主题是文化演化。《Evolution for Everyone》提到过,人类自从6百万年前从灵长类动物中分化出来,跨过“合作分水岭”之后,生理上的演化就不再明显了。对比从昆虫中分化出来的社会化昆虫的形体生理变化,人类几乎就没有再变化。然而,人类的文化演化则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变化,各种文化形态有几千种。作者在本书中所要探讨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我们能从这些差异之中学到什么。
本书中对人类文化的分类采用人类学家瑟维斯(Elman Service)的方法。 瑟维斯将人类的社会组织形态按照人口大小,政治形态,食物生产形势等标准分为四种类型:游群(band)、部落(tribe)、酋邦(chiefdom)和国家(state)。游群一般不足百人,成员一般都有亲属关系,彼此认识,属于熟人社会,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一般没有专门的农业或者畜牧业生产,经济上是平均主义,政治上民主。部落的人数多于游群,一般是几百人,同样是熟人社会,民主,平均,一般不会有领袖。有的时候年纪较大或者能说会道的人回称为仲裁人,但一般没有绝对的权威。酋邦的人口成千上万,成员之间彼此不认识是常态,因此需要有具有绝对权利的人处理冲突和事务,于是出现了官僚机构。酋邦一般是等级社会,最高等级是邦主及其家人,最低等级是平民或者奴隶,他们之间最多可以有8个等级。要养活众多人口,一般就会有专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或者养殖动物的牧民,也有的还保留采集狩猎。而国家是为我们所熟悉的现代国家状态,一个国家里多数成员互不相识,于是需要警察法律来维持秩序,需要各种办事机构和政府来处理各种事务,权利相对集中,在经济上个人分工明确,有大规模农业畜牧业养殖业。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将目光集中在了比较小规模的传统的社会形态上,也就是游群和部落上。通过对新几内亚上游群、部落的观察和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Diamond将在本书中探讨这些文化中的人类如何应对儿童养育和养老问题,如何处理争端和冲突,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形成宗教,语言,以及这些部落人的生活方式对西方文化中的人的健康启示。
为什么要研究和关注这些文化呢?一,现代文明社会是从之前的游群,部落演化来的,研究它们可知我们从何处来;二,对比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知道事情的处理应对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提示我们可以如何做;三,我们社会的一些病症,可以采用原始的方法来解决……
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Diamond教授的视角是美国的,西方的。他的书的目标读者也是西方的,因此一些观点的提出,难免假定读者与其视角是相同的。作为中国的读者,从小受到中国的环境和文化的影响的人,未必与作者何其心目中的读者有着同样的视角和感受。他对站在“昨日世界”中的文化角度提出的对现代社会的建议,未必适用于中国的社会(当然,中国社会是相当多元的)。不过有一点我们要认识到,在追求文明,尤其是物质文明的时候,我们应当对我们的多样性的文化加以保护。用马未都先生的话说,“文明一定趋同,文化必须求异”。
明天开始读正文。
2015-08-07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