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了《自驱型成长》一书。这次,被其中的一句话击中:“有时候,爱意和恐惧会混杂在一起,而对有的父母来说,大脑里与恐惧有关的部分一旦发挥作用,他们就会变得过度插手孩子的事情。” 反思我对孩子的教育中,诱发我发火的地方,似乎真的是因为她的那些行为会引起某种深层次的恐惧。
过度干预,生气的原因,是潜意识里的恐惧。
这样一来,我们必须在每次发火之后进行反思:为什么我们对孩子的那些行为的反应,不是包容,理解,共情,鼓励,引导,而是恨不得一巴掌打过去,让她常常犯错的滋味。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是,当我们年幼的时候,犯类似的错误的时候,我们的到的反应,也是生气发火。
我们小时犯错时,大人的生气与发火,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我们只会对大人的行为感到不快和恐惧。如果我们哭了出来,化解掉一部分恐惧。如果有幸遇到能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家长,用道歉与安慰消除我们的恐惧,我们大概会变得擅长处理类似的情况。事情常常是,我们的恐惧没有被化解,就这样被埋藏在了潜意识里。
被埋藏的恐惧,直到我们有了孩子,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直接触发当时的情景,那早已就按耐不住的恐惧直接接管了我们的理性,用发怒的方式向我们的孩子发出警告:你不知道你犯那样的作物有多危险吗?
如此,上一代对我们的发怒,先转化成我们的恐惧被埋藏心底,然后在我们养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寻机以发怒的形式再次展现威力。如果我们不努力化解,这种循坏还会在我们的后代中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也许,这种对孩子以发怒的方式提出警告在人类的进化史/生存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也许他真的帮助我们的祖先避免过重大灾难。但我们必须清楚,现在我们所发火的事情,其实是那么的无关痛痒: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怎么了?孩子偶尔晚睡怎么了?孩子玩儿的发疯以至于晚上不能早睡,又能怎么呢?孩子不听我们的,那真的又能怎样?
我们遇到的事儿,孩子们犯的错,很少会致命。多数时候,都是我们的某种隐藏恐惧凭借本能,发作出来。除了伤害亲子之间的感情,真是没有其他的一点儿作用。
所以,还是不要轻易发怒。
写到这里,想起去年看过的育儿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作者也提到过她的那些在育儿中不经思考就自动冒出来的对待她自己孩子的粗暴方式,或多或少都可以在她父母对待她的养育方式上找到起点。我们养育孩子过程中,那些最本能最直接的反应,实际上是在我们幼儿接受父母的养育时,就已经学会,接受,并成为类似于我们的自动反应了。想要克服起来,肯定是非常有难度的。
要想对孩子少发怒,需要做的,就是转变自己的观念,意识到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但他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也许在他们小的时候我们能说了算一些,但是,随着他们的增长,他们就会越来越多的要求自己做主。我们也必须逐渐的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拿主意。要允许他们犯错,要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
在生活上,我们不能做他们的老板,经理,去事事去替他们做决定,要求他们走我们规定的路线。我们要做他们的教练,顾问,和帮手。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训练,指导和帮助。但是,他们得自己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决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我们可以提醒,建议,警告。但也就限于此了。
如果不过度干预他们,那么,也就不必有太多的气生。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职责定位为他们的生活顾问,那么我们为他们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而不是让他们听我们的花,做一个无须思考,只需执行的机器。没人愿做机器。你非让她听话,她必然会惹你生气。在孩子的生活里,他们是甲方。只有甲方,才会有自驱力,是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
以上,是我对亲子关系的新判断。
有这样的判断来指导我看事情,会使得自己理性更多,减少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给我带来的情绪化。
除了上面的反思,我为了减少因为孩子的事情发火,我还做了以下努力,并会一直继续常识:
-
重读一些育儿书籍。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系列非常好。上面提到的《自驱型成长》和《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也很棒。
-
在读哲学书籍时额外注意斯多葛哲学家们对发怒的理解和建议。
-
跟女儿就我的鲁莽行为道歉,并争取她的谅解
-
我告诉女儿我开始新的习惯养成计划:100天不发火。并请她监督。她说,如果我达到一百天,会专门给我制作礼物。
-
注意晚间饭后疲劳的时候,去主动休息。身体的疲劳之后,更容易让本能接管理性。
-
如果累了就用呼吸练习或者冥想,来放松身体和精神。
-
遇到生气的事情,反思自己生气的原因,追寻是不是自己有什么不良的恐惧感在背后作祟。找出它,释放它。
今天是我不生气发火的第八天。
女儿和儿子进步的事儿:
-
女儿在游泳上进步明显,可以自己在水里扎猛子,可以一口气游出去好几米。如果她能学会换气,就可以说已经初步会游泳了。
-
儿子在冰上很有自信,喜欢玩儿滑冰,不喜欢上课。
-
儿子可以让淋浴冲头了,洗头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难以承受的事儿了。也就是说,他不再因为害怕水会进眼睛而拒绝洗头了。勇敢。
2022-01-30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