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开始行为改变,都会有所期待。
而经常造成改变失败的,也是因为有所期待。
尤其是在野心太大,期望太高的情况下,一旦受挫,自己就会信心大减,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自己的目标了,改变不了习惯了。自己的负面评价从内心涌出,淹没自己的自尊,造成沮丧情绪下的放弃。
就跑步来说,野心太大会让人做出不符合自己身体承受能力的运动行为,从而造成受伤。受伤停跑,是初跑者最大的挫折。
要想避免受伤,同时养成跑步的习惯,跑步新手就不能太猛。用心控制自己想要达成某个目标的野心。用尝试和好奇的心态,看看自己把运动这个习惯加入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改变。
如果一两天没能坚持,也不用气馁着说自己是个没长性的人。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说,哦今天我停了一下,感觉怎样呢?明天还可以开始吗?下一次,我能坚持几天呢?然后,继续尝试就好了。
所求越小,失望的可能就越小,挫折的可能就越小。反而,会使自己在习惯养成上,少些阻力。
比如,跑步是不最好的运动方式?你可以试试看呀……
1. 跑步是不是最好的运动方式
我的回复:
能让你开始,并坚持下去的锻炼方式,就是最好的。
这里没人了解你,不知道跑步适不适合你。
但你可以现在就出去跑十分钟,回来告诉大家你是什么感受,大家可以帮你看看是不是正常。
明天再来十分钟
后天再来十分钟
…
这样90天后,你就会变成一个初级跑者。
到那时候,你就会知道,跑步是不是是你的最佳运动方式了。
因为这个问题,就跟豆腐脑是甜的好还是咸的好这个问题一样,别人怎么说,也不如你自己尝一尝。
没有好不好,只有爱不爱。
你在喜爱跑步的人小组提问,得到的答案还能是别的吗?
2. 跑嗨了可能更容易受伤
一位网友说,“自己跑步第一次破10公里,感觉5公里之后,就是灵魂在跑了,跟我们什么关系”。
这是什么原理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跑high了。
跑步这回事就是这样的,刚开始时,身体各种抱怨。因为身体并没有任何理由来跑。要知道,跑步这回事儿,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只是在紧急情况下才需要进行的。一般的紧急情况,都是避险。可能还要加上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时,追逐猎物。除了追逐猎物和紧急避险,人基本不会这样突然的进行大能耗的跑步运动。
也就是说,我们的跑步,是会伴随着大脑进入一种“战逃反应”状态,或者精神高度集中的“狩猎追踪”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分泌内啡肽,来屏蔽身体各处传来的信号,从而关注当下的主要任务。
这种屏蔽,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连身体传来疼痛信号都会屏蔽,更不要提疲惫,口渴之类的了。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你对身体给你的反馈就被忽略了,找帮助你集中身体所有资源完成跑步。这是一种玩儿命状态。
我认为这是跑步为什么会受伤的原因中最大的一个。因为一进入这种状态,你的身体放弃对身体内各种警报信号的监控,人就非常会容易跑过量,即便受伤,疼痛也会被忽略,即便缺水,口渴信号也会被忽略。
我的建议,因为你的跑步不是紧急状态,一旦你进入这种状态,最好就此停下来。不然,你就离受伤很接近了,甚至可能已经受伤了
3. 不穿鞋跑会不会容易受伤?
问题: 能讲一下为什么不穿鞋吗?不穿鞋跑会不会容易受伤?我指的不是石子树枝这些。
我的回复:
当然可以讲 :) 不穿鞋,是为了获得强壮的脚。
穿鞋是一种保护。必须得承认这一点。
但保护也会使得被保护的部位变弱。
拿跑步来说,初跑者来在鞋子的保护下,可以在脚缺少锻炼,没准备好的情况下,跑出较长的、赤脚所不能承受的跑量。
初跑者赤脚不能承受的跑量,其膝盖,踝关节,一些骨骼,肌肉,和心肺也未必能承受。因而,初跑者受伤,往往是因为穿了鞋子,能跑出超出上面这些薄弱部分的跑量开始的。
试想,如果你赤脚跑,你可能跑出能伤到膝盖的跑量吗?不可能的,你的脚还没跑到那么远,就会先让你疼的停下了。脚的疼痛是给人的反馈,会限制人的跑量,让人不会过度锻炼,减少受伤。
另外,随着赤脚跑次数的增加,脚底皮肤会发生变化,形成保护层。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持续的锻炼刺激。人就会慢慢适应更多的跑量。等到脚底适应五公里了,你身体的其他部分,也会因为之前的锻炼而变强,同步的实现能支持更多的这样的跑量。
脚底保护层形成的过程中(我觉得大概会需要两三个月吧),只要你用适量的锻炼,保证脚不受伤,身体其他部分受伤的几率会非常小。
我今年三月份正好写过这么一篇叫做《初学跑者不妨试试赤脚》文章。你可以花五分钟去看看:)
Running log
week 08, 2022 |
---|
折返点
Date | Pics |
---|---|
20220220 | |
20220221 | |
20220222 | |
20220223 | |
20220224 | |
20220225 | |
20220226 |
2022-02-26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