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每天跑步的人哪,是不是活的像机器……
问题
我有一个在豆瓣上交流的朋友,我推荐她试试每天练习一下观呼吸,“时时刻刻”做到。当然,这是非常难的,我自己也做不到。
然后她把问题抛回了给我:
虽然社会上提倡、崇拜每天能 stick to a routine/practice 的人,因为这种对抗懒惰的行为很难,大部分人做不到。但我个人并不向往“每天一定要做几组俯卧撑、跑几公里、阅读几篇英文、不做就不对劲好像这一天就有缺失或者会被贴上失败的标签”,原因就是上一句话。为什么这一天没达成那个 practice 就不对劲呢?为了最求那种“对劲”、“战胜自我“的胜利感和安全感,活成了一个机器,说到底为什么要战胜自我呢?是谁要战胜自我?
我于是反思,自己是不是活的像台机器? “那种每天达成了 xxx 的成就感和掌控感,对那个人就那么不可或缺吗?”
反思
我现在的确有很多每日执行的事情,列举一下:
跑步,日记,读书,轻断食。最近还加上了个椰子油漱口
但我活成了机器吗?我觉得没有。
机器执行 routine 和人执行 routine 有一点差别,那就是机器执行的 routine 只能来自外部。人执行的 routine,可以来自内在驱动。
内驱
内驱力是挺有意思的话题。
做一件事给自己的感觉如何,常常并不取决于结果,而是取决于动机。
小时候跟大人听评剧《刘巧儿》,有唱词我还记得“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 柱儿她不嫁,她要嫁自己偷偷爱上的的“赵振华”,还要“争一对模范夫妻立业成家”。可柱儿就是赵振华,区别不过是,一边是被动许配,另一边是主动选择。
每天跑步这事儿,如果是被强迫的被动,就会如同刑罚般难以忍受。我们小学的时,冬日里的大课间要求学生去外面跑步。很多同学就会想办法,要么称病不去,要么提前偷跑回教室或躲进厕所。
但如果跑步的决定是自己做出的,那么完成了就会非常开心,外面下雨刮风都不会阻止运动的冲劲儿。
完成一件事并不自动带来成就感和掌控感。内驱动的事情的完成,的确会带来成就感和掌控感。
改变习惯和习气,每天完成某种挑战,如果是自己驱动的,人在其中获得的,不会是如同机器般的程式化的束缚。
问题的关键是,要摆脱“不做就不对劲好像这一天就有缺失或者会被贴上失败的标签”的想法和做法。
不做贞洁派
我的第一篇跑步周记写在 2016 年一月,题目是《折返点 1601:跑步是有害的 》。文章中,我一边想要把自己余生的每一天,用跑步涂满,一边提醒自己要“多多倾听来自于身体的信号,限制自己的野心”。
- 跑步是有害的,当你执着于它。
- 跑步是有害的,如果你成瘾。
- 跑步是有害的,如果你强迫自己。
为了不让自己被激情驱动着前进,我先给自己兜头一盆冷水。
实际上,我并不执着于每天怎样都要跑多少。我要看自己的身体情况。能跑就跑,不能跑久走。
不仅在跑步上如此,在其他习惯养成时,我也不做不接受失败的纯洁派。甚至,我会故意失败一两次。比如日记,我就会故意有一两天不写。断食也会故意在达到目标前去吃饭。
这些尝试,是让自己不必做一个跟强迫症似的 purist 或绝对主义者。
重在尝试。且尝试时,放弃期待,保持好奇。
结果并不重要,而是在当下的无尽选择中,你选择把哪一个从可能性中抓取出来,变成现实。
不主动抓取,就会有其他力量替你做。
好奇
2016 年我决定跑步的时刻,我仍记得很清楚。
我不喜欢当时的状态:想做个称职的爸爸,但整个人总是很消极。
我从一档广播节目听到,有一群人每天都跑步。这很励志,我想。我能不能做到呢?我问自己:如果我也按照他们的方式锻炼,我能做多久?
我决定试试。
一开始的时候,掌控感和成就感真的对我有帮助。100 天,200 天,看到自己的进步,越变越好的。但到了一定程度和时间之后,我发现就成就和掌控并不是我的需要了。我不追求它们,它们不重要,只是副产品。整百整千的数天并不比其他的天数更特别,1000 和 1010 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数字。我也没有坚持什么,我只是每天做着么一件事,没什么特别的。
几年后,我听到一句话,“一事有恒,万事渐振”,将其引为座右铭。我不知道这是否为真,但我选择相信。
我把跑步当成有恒一事,到底看看“万事渐振”会不会发生。我已经没有一个通过跑步达到什么目标或者彰显什么的想法了。只是,保持好奇,看看什么会发生。
如今,我随时可以说停,但为什么要停呢?我还想接着看看,如果接着跑下去,会有怎样的体验呢?
哲学家罗素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种是描述,一种是亲知。听讲,看书,观察等都是凭描述得来的知识,常会使人生疑。而通过实操和体验的来的知识,则不会有疑问。
曾经,我看到有人每年读 200 多本书,吃惊不已。在我看来一年能读 50 本已经很了不起了。那些阅读量这么大的人,莫不是每天不吃不喝只读书吧?
曾经,我看到有人每天记录日记,回顾自己的一天,一周,一月,一年,说改变了他们的生命。我表示怀疑,真的有那么神奇?
曾经,我看到有人每天都冥想,说自己变得更加耐心,生活慢下来更没有。我不相信,觉得他们那是幸运,没有像我一样繁忙的生活……
曾经,我看到有人几天不吃饭的断食,心想,他们一定是疯了,不吃饭,是想成仙吗?
自从跑步以来,我逐渐把这些习惯加之自身。我不再只是站在圈外通过描述学习观察,猜想怀疑,或者盲目相信。我亲身去试试,不做观众做玩家。
我得到的,有时候跟描述的一样,有时候不一样。亲知让人不随便怀疑,也不迷信,让人的头脑更加开放。
耐心
尝试需要耐心。
把听说的描述性知识变成亲历的亲知,没有捷径,只能去实际执行。
还要加上语句,要有耐心的实际执行。
我们都听说过跑步的好处,读书的好处,写日记的好处,冥想的好处。但那是真的吗?回答这个问题,除了亲身实验,别无他法。
常常看到有人写那种我尝试了 xxx 30 天,yyy 100 天。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可一件事的好处,真的 30 天体验能达到的吗?100 天的确是不短的时间,但很多时候只是刚入门而已呀。
人的一生很短暂,所以,愿意尝试新东西的人总在不停的变换,仿佛不如此就辜负了自己。
但,人的一生也很长。
人总是高估自己短时间能完成的事情,而低估长时间的收益。事事浅尝辄止,可以。同时也可以选一件事做一做长线,说不定真的可以“万事渐振”呢。
自律即自由
最近重温了 Jocko 的书《Extreme Ownership》,大部分内容都迷迷糊糊的听过去了,没留下太多印象。直到又听到他说 “Dicipline equals Freedom”,自律即自由。
活的像台机器,潜台词就是不自由。
可自由是个什么东西?
斯多葛主义哲学家早就替我们想清楚了:事情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真正可控的东西,只可能存在与我们的内部。
我可以决定要不要去做某件事,但是否能做成并不取决于我们。
我去跑步,并不是要通过跑步获得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在实现自己的行动自由。那,如果跑步成怎么办?跑不成就跑不成呗,还能怎么办?
我施行每天跑步的过程中,就中断过两次。两次都是因为生病住院。对于不可控制的情况,我会给自己贴失败的标签吗?当然不,我并非全能,我拥有的身体有坏了需要休息的时候。这是我能控制的事情吗?不是,那就 Let it go。
我们总有自己可以控制的事。自控带来自由。
不为自己所不能控制的事情纠缠,就好了。
我的朋友说他的武器库中有两件,一件是斯多葛主义之剑,一件是课题分离之盾。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都用斯多葛之剑斩去。它们要想再回来,我们就用课题分离之盾挡住。
外界的限制不能成为放任的理由。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我都选择自律。
没有束缚的时候,谁都可以声称自由;而我,可以自由自在的做程序化的事儿。自律与否,自由与否,完全是内在的事儿。
人不自律便只剩下他律,他律才把人异化成机器。
相信与知道
荣格在其 80 岁高龄的时候接受采访,被问到是否有信仰。他回答说,看待问题,他不采取“相信”或“不相信”的做法。他在“知道”或者“不知道”中选择。
他说,如果一件事,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真的,那我就知道它为真。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为假,我就知道它为假。不然,我就不知道。
回到最初的问题:所以,每天一定要做几组俯卧撑、跑几公里、阅读几篇英文的人,以及我这样每天跑步的人哪,活的是不是像机器呢?
别人怎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并不是机器,而且我有无上的自由。
至于本文的读者诸君,你要想知道自律对于你意味着什么,还得烦请您亲自试一试,试久一些。
Running log
week 51, 2023 |
---|
折返点
Date | Pics |
---|---|
20231217 | 缺 |
20231218 | |
20231219 | |
20231220 | |
20231221 | |
20231222 | |
20231223 |
我的更多跑步数据展示
2023-12-28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