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People believe themselves to be dependent on what happens for their happiness, that is to say, dependent on form. They don't realize that what happens is the most unstable thing in the universe. It changes constantly. They look upon the present moment as either marred by something that has happened and shouldn't have or as deficient because of something that has not happened but should have. And so they miss the deeper perfection that is inherent in life itself, a perfection that is always already here, that lies beyond what is happening or not happening, beyond form.
Accept the present moment and find the perfection that is deeper than any form and untouched by time.
【译文】
人们通常认为自己的幸福有赖于外在发生的事件,或者说有赖于“形态”。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正在发生的时间是宇宙中最不稳定的东西,变动不居。他们认为当下要么是被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弄得一塌糊涂,要么是因为本该发生事情没发生而先天不足。因此,他们不懂得深度完美是生活本身所固有的,一直存在着。这种完美超越了发生或未发生的事情,也超越所有“形态”。
接受当下,体验深度完美。完美不为形态或时间所左右。
【心得】
时间易逝。
所有依赖于时间的事物同样如此。
这一秒与上一秒和下一秒,从形态上讲都是不同的。相同的是,他们都曾经,正在或者将要出现于当下。接受当下,也就接受了过去,也默认接受了未来。从这一点上讲,接受当下并不会使我们失去任何东西。
接受当下,就不会被自己的幻想与幻觉所蒙蔽。当下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试图为当下寻找解释寻找原因的努力只是浪费时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种寻找往往以抱怨当下而告终:是啊,当下太不完美了,因为找不到完美的解释。岂不知,我们的思维所认为的完美,无非是一种对自然对宇宙的试图简化。然为简化为完美,当然离真实完美背道而驰。真正的完美,深度完美无需思维来解构。真正一团糟糕或者先天不足的正是思维本身。接受当下,观察当下。完美就在其中,完美就是当下本身。
【原文】
There are three ways in which the ego will treat the present moment: as a means to an end, as an obstacle, or as an enemy.
When you react against the form that Life takes at this moment, when you treat the Now as a means, an obstacle, or an enemy, you strengthen your own form identity, the ego. Hence the ego's reactivity. What is reactivity? Becoming addicted to reaction. The more reactive you are, the more entangled you become with form. The more identified with form, the stronger the ego. Your Being then does not shine through form anymore -- or only barely.
【译文】
自我通常将当下时刻视为障碍,敌人或是通往终结的手段。
当你逆生活在当下的形态而动,或者将当下视当下为手段、障碍或敌人时,就是在增强你自身的身份的形态——即自我。同时也增强了自我的反应性。这反应性是什么?就是对反应的沉溺。你越是反应积极,就越同形态上的东西纠结一处。越是认同形态,自我就越强大。直到你的存在之光很难再穿透各种形态的包围。
【心得】
这一段要同 当下的力量 之四 一起来看才容易看懂。
所有存在着的事物都是当下的形态。这些形态与自我(ego)是格格不入的。自我视他们为敌人,为障碍,为手段。如果我们与自我站在一边儿,以同样的眼光看待这些形态,我们就会被自我所蒙蔽,收到自我的摆布。要知道,自我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真实的“我”在思维中的反映。思维又是简单的,非自然的,主观的且充满谬误的。因此,如果我们站在自我一边,并站在当下的对立面,就一定会迷失在自我的迷雾中。
【原文】
Whenever you become anxious or stressed, outer purpose has taken over, and you lost sight of your inner purpose. You have forgotten that your state of consciousness is primary, all else secondary.
Why do anxiety, stress, or negativity arise? Because you turned away from the present moment. And why did you do that? You thought something else was more important. You forgot your main purpose. One small error, one misperception, creates a world of suffering.
【I文】
当你紧张或者焦虑时,你是受到外在信念的控制。你忽略了内在目标,忘记了自己的意识状态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第二位的。
为什么焦虑、紧张或者消极态度会出现?因为你背弃了当下时刻。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你忽略了自己的主要目标,反而认为其他的事情更重要。这样一个小过失,一个小误解,带来无尽的痛苦。
【心得】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就不会产生各种无谓的痛苦了。人们确实很少对当下的事情焦虑和紧张。焦虑和紧张多半来自于对于未知的未来的恐惧。当事情真正的发生时,我们没有精力来紧张或者焦虑,我们所有的的精力都放在了当前的行动上才可能解决问题。
如果注意力都被放在过去与未来,而不是用来指导在当下的行动,那么走错路,甚至掉到陷阱中这样的事都是难免的。
至于为什么说内在意识状态是第一位的,这里先不说,以后会提到。
【原文】
Most egos have conflicting wants. They want different things at different times or may not even know what they want except that they don’t want what is: the present moment.
To be in alignment with what is means to be in a relationship of inner nonresistance with what happens. It means not to label it mentally as good or bad, but to let be. Does this mean you can no longer take action to bring about change in your life? On the contrary. When the basis for your actions is inner alignment with the present moment, your actions become empowered by the intelligence of Life itself.
【译文】
自我有许多互相冲突的欲望。这些欲望变来变去摇摆不定。它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明确无误的不要“当下”这个时刻。
与当下存在的事物保持一致意味着发自内心的“不抗拒当下”,意味着不评价当下事物的好坏,意味着顺其自然。
这是否表示你不能采取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呢?不。恰恰相反,当你的行动是基于“内心与当下的一致”的时候,这个行动就被生活自身的智慧赋予力量。
【心得】
顺其自然的对所有事情采取接受的态度。不用思考去评判事物,也不用思考去影响行动。
让行动基于当下,顺从当下的状态。做使你内心快乐的事情。
【原文】
Whatever is or happens is the form that the Now takes. As long as you resist it internally, form, that it to say, the world, is an impenetrable barrier that separates you from who you are beyond form, separates you from the formless one Life that you are. When you bring an inner yes to the form the Now takes, that very form becomes a doorway into the formless.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world and God dissolves.
If you resist what happens, you are at the mercy of what happens, and the world will determine your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译文】
所有存在的事物和发生的时间,都是当下的形态。如果你暗自反抗当下, 形态,或者说世界,便成为一个无法洞穿的隔膜,将你同无形、统一且超越了形态的你分离开。如果你从内心接受当下的形态,这个形态就会成为你进入无形状态的大门。在那里,上帝与世界的隔阂消失。
如果你对抗发生在当下的事物,那么你将会受它们的摆布,你的幸福与不幸都由它们决定。
【心得】
对抗,不是生活之道。对抗的会助长对手的力量。就像溺水行舟逆水行舟,划行的力量愈大,阻力就愈大,保持航线就难。你能否准确的到达目的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的阻挡。
对抗是一种执着。
要接受当下,而不是与其对抗。与当下对抗,当下就给你更多的限制与压力。
形态这个词在这里比较重要。当下的形态与当下是不是一回事?我们该怎么看待当下的事物?为什么我们不要反抗当下的事情?
当下是一个总称,一个概念性总括性的东西。包含了所有的形态。形态是当下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当下,是当下的一部分。
我们对于存在于当下的事物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这里不只是说个人的影响力,即便是全人类的影响力,比起浩瀚的宇宙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人类也许能破坏地球,使得自己毁灭,或者使地球更适合人类生存,无论哪样,地球在银河系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星球罢了。
不要反抗当下的事情,主要是指不要沉溺对过去事情的追溯懊悔或者对未来事情的幻想。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要沉溺。因为只要在当下,我们才能行动,才能做出哪怕是一点点的影响。这点影响相对整个宇宙虽然式微,但是对于的个体却相当重要。个体的幸福有赖于此。
Everything seems to be subject to time, yet it all happens in the Now. That is the paradox. Wherever you look, there is plenty of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for the reality of time – a rotten apple, your face in the bathroom mirror compared to your face in a photo taken thirty years ago – yet you never find any direct evidence, you never experience time itself. You only ever experience the present moment, or rather what happens in it. If you go by direct evidence only, there is no time, and the Now is all there ever is.
【译文】
所有事物看上去都隶属于时间,而实际上,它们都发生在当下。这是个悖论。放眼望去,似乎到处都是大量的旁证证明时间的真实性:腐烂的苹果,或与三十年前的照片相比不断老去的,镜子中你现在的面庞。然而,你永远也找不到时间存在的直接证据。你从未体验过时间本身。你只经历过当前时刻,或者这个时刻里发生的事物。如果你只采信直接证据,那么时间并不存在,从来只有当下。
【心得】
今天跑步时想到,作者在这里提出我们的头脑无法感知和认识整个世界的普遍联系,其重点并不是要我们抛弃思想。重点是在于寻找认识世界统一性的方法。说思考限制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这并不是可以贬低思考的能力与作用,而只是指出思考是有限的这个事实(或者说是作者的判断)。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就不用老纠结于“我们是靠着思维来认识到思维有限这个事实的”,也不用为我们拥有思维的能力而苦恼了。
思维有其作用。它虽然不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普遍联系,但是却能帮助我们去寻找正确的路。
这里,我们仍然用思维来甄别什么是证明时间存在的证据,什么证据是直接的,什么证据是间接的。我们也能通过思维来认识到,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时间”的存在,却有直接证据证明“当下”的存在。我们肯定当下的存在,并不一定要否认时间的存在。时间是否存在,对于我们认识整个世界,其实也是无关紧要的。
【原文】
Time is seen as the endless succession of moments, some “good”, so “bad”. Yet, if you look more closely, that is to say, through your own immediate experience, you find that there are not many moments at all. You discover that there is only ever this moment. Life is always now, Your entire life unfolds in the constant Now. Even past or future moments only exist when you remember or anticipate them, and you do so by thinking about them in the only moment there is: this one.
Why does it appear then as if there were many moments? Because the present moment is confused with what happens, confused with content. The space of Now is confused with what happens in that space. The confusion of the present moment with content gives rise not only to the illusion of time, but also the illusion of ego.
【译文】
乍看上去,时间是由连绵不断,无穷无尽,或好或坏的时刻组成的。其实,如果你透过自己的直接经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刻。仅有的,只是当前这个时刻。生活总是在当下,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都在这永恒的“当下”展开。过去与将来的时刻,只有你在回忆或者预期它们的时候才会存在。而你能且只能在当下才能回忆或者预期。
为什么看上去会有这么多的时刻呢?因为人们把当下时刻与正在其中发生的事件搞混了,把当下这个“空间”与这个空间之中发生的事件搞混了。这种混乱不清产生两个幻觉:时间和自我。
【心得】
这点儿比较难懂。作者用当下这个概念把时间的概念结构并消弭了。或者说,把时间的存在给否定了。作者认为,所谓时间,是幻觉。自我也是幻觉。如此,并无时间,并无自我。
你看啊,所有的事情只在当下,当下之外,并无他物。世界只在当下,万物只在当下,自我与时间也在当下。
这真的是真相么?这真的有点儿超越了思维所能理解的极限了。我目前还无法理解时间的不存在。毕竟,我们太多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时间来度量,描述,甚至推测了。比如,我知道明天早上我会起床,也许6点去晨跑,然后做饭吃饭。没错,我是通过对自己行为的预期知道未来我可能去做的事情的。我的预期不但是根据我当下的状态,也是根据我的习惯,换句话说,我个人的过去来推测的。如果过去与未来都是思维的错觉,那他们至少是存在的。即便我们只能在当下通过思维来接触过去与未来,可怎么也不能否认它们的存在啊?
接下往下看吧,看看能不能解决我的这个疑惑。
将当下与在当下发生的事情分离,我是能接受的。另外,说ego是错觉或者幻觉,也是难于理解的。我理解ego是思维的产物,可能是不真实的。只是可能,不是绝对。
人可以不使用思维么?有人可以么?如果人能不使用思维,才有可能将错觉与幻觉从真实中剔除出去吧。如何做到呢?
这一段引出太多问题了,我不打算尝试回答他们。记录在这里,看看下面有没有答案吧。
【原文】
The ego's greatest enemy is the present moment, which is to say, life itself.
【译文】
自我的最大敌人,就是当下,就是生活本身。
【心得】
前面提到过,过去与将来乃是思维的产物,它们都不是存在着的事物,也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当下存在着的才是生活。生活是如何站在自我的对立面上的?我拭目以待。
啊哈,Ego在这里又出现了。那么我就试着在这里回答一下我在《超越思考 之十》中提出的问题吧。
如何区别ego和self这两个在这个语境下都可以译成“自我”的词实在是让我有点儿不知所措。在一般西方读者心中,二者的区别,根据这里,这里和这里,是这样的:Self是客观的,真实的自己。而Ego是Self的一部分,是思维的产物,是主观的,是我们认为自己是怎样的,或者别人认为我们是怎样的。
因为思维和意识的有限性,我们常常并不能认识完全的self。我们对于self的认知和理解也就是ego。ego中充满了各种对于self的猜想,误解。
关于佛洛伊德对于self和ego的理解,请参见维基百科 (这里有段来自wikipedia的摘抄,可以参考)。需要指出的是,本系列中作者的Self和ego概念,并非完全遵从弗洛伊德的定义。
如果把思维比作一面镜子,这个镜子并不平整光亮,就像先人们使用的铜镜,并不能反映出细节。或者把思维比作微风习习下的波动的湖面。把Self 放到思维的铜镜或者湖面之前,镜子里的湖面上的倒影,就是ego.
要不要把Ego和self在翻译上用不同的词呢?用哪两个词呢?
【原文】
Don't seek happiness. If you seek it, you won’t find it, because seeking is the antithesis of happiness. Happiness is ever elusive, but freedom from unhappiness is attainable now, by facing what is rather than making up stories about it. Unhappiness covers up your natural state of well-being and inner peace, the source of true happiness.
【译文】
不要刻意寻找幸福。找也找不到,因为寻找是与幸福对立的。幸福永远难以捉摸,但是从不幸中解脱的自由却是触手可得的:只需直面事实,不编造故事。不幸会掩盖你自然的良好状态和内在平和,而这些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
【心得】
幸福就是没有不幸。
人生来每天都会经历各种痛苦,是注意力放在这些痛苦的事情上,会加重不幸发生的概率。总是和不幸打交道,幸福便无法进入你的生活。
而事情就是事情,引起不幸的,是我们对事情的反应。从不幸中解脱的方法,无非是把自己的对事情的反应与事情本身分开来看。有些我们能改变,有些不能。利用可以改变的那部分,我们就会从不幸中走出来。这,正是迈向幸福的第一步。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已经发生的事情。什么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的反应。 倒霉了别沮丧。沮丧会让你更倒霉。
对于这个原则的应用,请看我的这一篇文章。
【原文】
Is it possible to let go of the belief that you should or need to know who you are? In other words, can you cease looking into conceptual definition to give you a sense of self? Can you cease looking to thought for an identity?
The more you make your thoughts into your identity, the more cut off you are from the spiritual dimension within yourself.
Defining yourself through thought is limiting yourself. When you fully accept that you don’t know, you actually enter a state of peace and clarity that is closer to who you truly are than thought could ever be.
【译文】
能放弃“你应该或者需要知道你是谁”这一执念么?能停止在概念性定义中寻找自我么? 能停止在思考中确认身份么?
你越是想通过思考来确认自己的身份,便越是自建藩篱,与自己的灵性维度相隔离。
通过思考来定义自我只会限制自我。 当你接受自己的无知,你就能进入一种平和透彻的状态,接近你的真实自我。这是靠思考则永远不能达到的。
【心得】
我一直都不是很清楚,self与ego是怎样的关系。中文都翻译成自我或者自己,好像二者是一会事儿似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不同的理论流派对这两个术语的定义也有不同。在日常对话中,二者又常常混淆。这篇文章里面没有对这两个词进行专门的定义,有时我觉得他们被用来表示同样的意思,有的则不是。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