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上瘾五百年》即将在收心阁的心理藏书中发布的预告贴出后一天,我就将这本书读完了,顺便按照目录制作了完整的书签。等不及的把它拿出来共享,并向所有人推荐。
这本书并不是心理学著作,但是我还是愿意将它放到心理藏书中。这并不牵强,因为瘾品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一大重头戏。且不说成瘾行为一直是心理学的课题,各种瘾品对于大脑的作用也一直心理学家们的兴趣所在。
在继续行文之前,说一说书的翻译。总体上来讲,此书的翻译还是相当成功,如果不是偶尔出现的小瑕疵(一些心理学相关的词译得不太规范,但不影响理解),我基本上意识不到是在读译作。这里我要花几分钟探讨Drug这个词的翻译。在前面我两次提到的“瘾品”这个词就是译者所选取对drug的翻译。我不知道把drug翻译成“瘾品”是不是这本书的首创,但是如果你用google搜索这个词的话(点击此处看搜索结果),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网页都与这本《上瘾五百年》有关。学过英语的同学应该知道,Drug这个词的意思其实是“药物”。而如果你在欧美国家生活过的话,就会知道此次的最常用意思“毒品”。把drug翻译成瘾品,一定程度上会使人不能意识到这些物质多数曾经是药品的现实,也弱化了它们都是曾经或正在给个人和整个人类社会带大巨大伤害的有毒之物这一事实
提起毒品,人们最容易想起的是海洛因,可卡因,大麻,...。而本文中所提到的“Drug”除了上面的那些,更是包括了烟酒糖茶,还有咖啡因饮料(咖啡,可口可乐)这些国人平常并不认为是“Drug”的东西。我猜想,作者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对drug的翻译既没有采用比较正统“药物”也没有采用比较流行的“毒品”,二是采用了较为温和的“瘾品”。这样的译法并无不妥,但确有为了迎合普通大众认知而弱化Drug的药用架着和毒品性质,而只强调其因人上瘾这一共性。 但这与作者的本意似有相悖:烟酒糖茶这些东西,无论从其滥用的危害到使人上瘾的特性,都与毒品无大差别。不过这里我还是采用瘾品一词,一是对译者的尊重,而来则是,我也是在想不出怎样的词能涵盖Drug一词的全部含义。
本书中,作者对流行与世界的毒品做了介绍:三大宗的咖啡,烟,酒和三小宗的鸦片、大麻、古柯叶做了介绍,提出并回答了为什么这些瘾品成为了世界流行的货品而不是其他。之后他分析了瘾品与贸易,瘾品与权力的关系。作者叙述的诸多现象与史实让我惊叹不已。学界政界以及一般大众对于瘾品流行的所起的作用更是使人深思。
瘾品,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利用了人自身的弱点而大发神威的。而一旦有机会接触瘾品,极少有人能逃过他们的魔掌。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尝试第一次。因为一旦被他们掳获,人就会被它改变改变——没错,毒瘾可以戒除,可是戒除之后的人们,再也不可能恢复到吸食毒品之前了。他们会记得High时的幸福感觉,那感觉是那样的廉价(但是代价也巨大)。一旦再次面临诱惑,这样的人更容易重蹈覆辙。
我在这部书中学到不少,也对不少社会问题的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比如公众和政府对瘾品的依赖。公众是使用上瘾,政府是对其税收上瘾。戒除瘾品的难度和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个人戒毒难度相当大,不戒又伤害身体浪费财富。政府多瘾品管制程度加大,会引发黑市交易,不但会减少税收,还存在引发社会动荡的可能;政府管制放松,则会引来滥用,而滥用带来的生产力降低,医疗负担增加和相关的社会问题(犯罪)也是难治的毒瘤。
此外,因为瘾品的治疗作用和毒害作用兼有,医生在使用这些物质时经常面临两难的局面。使用某些瘾品可以治病救人,却也容易病人对这些药物上瘾,如何取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聪明的”大众不断的试用各种医用药物的非医疗作用(通过服用感冒药止痛要来过瘾的事屡有发生)。
国家政治精英使用瘾品为自己赚取财富,控制底层劳工,用心险恶。但他们反过来又深受其害,欲罢不能。待到想要禁绝的时候,自己中毒已深,难以成功。
个人的教训。尽量不让自己将来的孩子过早接触各种瘾品。一定找适当的时候像他传达瘾品的害处和统治阶级放任瘾品使用的险恶用心。
读罢此书,我感想颇多,不能在这里一一尽数。而且,说得再多也是嚼过的甘蔗渣子,没多少味道。原书奉上,还是请各位自行品尝吧。
08年,我在blog上发表了一共有60篇各种各样的文章,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写自己生活的原创类文章。这些文章(共16篇)包含了自己的随想,梦境,游记和一些生活事件,我把它们归在了自说自话栏目里。它们虽然与学习无关,与心理学无关,但却正符合收心阁这个blog名字。我给这个blog取名为收心阁的意义之一,就是要收敛自己的心性,追求内心的平和。这些文章也对我的读者朋友们似乎并无太多价值(除非你愿意了解我这个人),但它们对我个人而言却是相当重要的:写这些文章帮助我记录生活,平静内心,也帮助我表达情感,理清思维。它们是我释放压力的书写治疗,也是我走向内心的桥梁。
收心阁的第二层意义,是收藏心理学相关的信息。这其中的重头是下载类文章。08年我一共发布了13篇文章来分享各种科学期刊科普杂志的下载链接,再有就是14篇心理藏书。比较可惜的是,那些杂志分享文章随着westmagz.com的关闭而全部失效了。更为遗憾的是这些杂志我大部分也都没有下载,不能更新那些下载链接了。虽然继续跟踪这些杂志对于我来说并非难事,但是以后这个栏目是否再开,我还是要考虑一下。这一点上,我也想听听读者朋友们的意见,如果你继续想在收心阁中得到这些科普杂志,就给我留个言。如果需要的人多,我会继续的。
心理藏书这个栏目我一直很重视。我从06年4月份开始写发布心理书籍,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凭着这个发布计划,我的电子书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识了许多好网站,认识到了网盘下载的好处,还学到了一些制书的常识。我的计划是在心理藏书栏目里发布100本书。本来这于我并不是难事,因为我的硬盘上的心理学书籍早就超越了这个数目。之所以一本本的发布的这么慢,一是因为我的希望下载这些书的人不要像我一样,让这些书躺在硬盘上睡觉,而是拿到手就去读它们;二来则是这几年中我时不时的生病,没有总在关注blog的文章发布;三就是身体的疾病和学业的压力带来的不稳定的情绪状态,经常郁闷的不愿做任何事情,发博文也就放下了。尽管如此,收心阁的心理藏书项目还是踏实的迈进了09年,并且一共有89本书入库了,距离一百本的目标,也仅仅有11本了。今年我会争取在第一季度把11本发全。提前预告一下:目前在计划中的两本书是《上瘾五百年》和《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我正在阅读前者,同时在为PDF文件制作书签。后者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教材,网上或有流传其影印版本,而我目前正在对它进行文字识别,排版和校对,到时候会提供给大家一本文本/图片双层PDF。
除了这些之外,网站还有一些科普视频,软件网站推介(心理相关及下载相关)和零星的影评,就不一一列举了。
网站目前文章的栏目分类,坦白的的说,我开始并没经过计划,所以显得凌乱,有的文章归类也不是十分正确。分类整理正是我不擅长的地方,也是我要加强的。但目前我没有整理它们的打算,免得这样的整理会使得一些链接失效,给大家带来麻烦。
08年底到到现在,收心阁还是有了一些很大的变动的,首先是我把域名给换成了更贴近收心阁英译的PsychAttic。其次就是把模板更新了一下,算是新年换新衣。习惯于用RSS订阅的朋友一定要用你的浏览器访问一下收心阁的新地址PsychAttic.blogspot.com,看看这个新模样你是不是喜欢。你们的反馈总能令我开心好久。
09年,我打算继续更新“心理藏书”到100本,兼顾心理学的中有意思的研究。(要不要期刊杂志,得等你们的反馈之后我再来决定)。在这个基础上,我会增加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学习笔记进来。读书心得和书评会用中文发布,如果我手头用电子版那也一定会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的。学习笔记多半会是英文的,毕竟在美国求学,学习和科研用的语言是英语,我也的确要多多练习英文写作。
同样,如果有时间我会继续充实自己的“自说自话”,通过写文章来接近自己的内心真的是一种好方法。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文章能交一些朋友。
在收心阁新主页的“about me”栏目中写着我最近关注习惯养成和GTD。我自己也在努力让自己养成各种各样的好习惯。我会在这里分享各种心得,体会,也希望能交到更多关注个人成长的好朋友。
至于博客的更新频率,恐怕仍是目前的比率。我不想让我的文章成为你Rss阅读器里等待被清零的数字,也不希望你本就信息过载的互联网生活再添压力。我会用心的写文章,也希望你能静心下来读。不过我的建议仍是,少上网多读书。我自己也会身体力行的去这样做。(少上网多读书是我新年中要养成的习惯,而我正在这样做。)
网页 to Neurpod 的页面.
mp3 12月份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