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注册不是很复杂,大概几分钟就能完成。你可以选择家里的电话、应答机、手机还有VoIP电话。目前服务是免费的,不过你可以付$5美元一个月设置一天检查的次数或是$10美元/月还可以得到一个最新留言的RSS。
有了这个服务,在手机不再的日子,朋友给你的留言可以通过email以mp3的方式发给你。很方便吧。当然,我们通常收到留言后都要给对方回个电话的,那岂不是还得有电话在手边才行? 其实不用啦,只要你有能上网的电脑再加上耳机麦克就行了。 Skype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可以打免费电话的,只要你下载个skype,申请个帐号,然后开始拨号吧。。
不过GotVoice目前只在在美国地区应用,Skype的免费电话服务只限美国和加拿大。当然,skype的收费服务则是哪里都能使的。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02.07-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 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时代,从小因患脊柱症而身体孱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 觉窒息。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 极差,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 讨神经症问题,1902 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1910 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 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 年改称个体心理学会,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1914 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1920 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系统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在 1922 年至 1930 年期间,他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1926 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32 年他到长岛医学院任美国医学心理学的第一个讲座。1934 年定居纽约。1937 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讲演旅行时病逝。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创造性自我 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个人主观体系,它解释个人的种种经验使之有意义。它追求经验,甚至创造经验以帮助个人完成他独特的生活作风。创造性自我使人格有一贯性、稳定性和个性。它是人类生活中活的因素。
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是一个人在每一行动中所表现出来、极其独特并因人而异的各种动机、特性与价值的团集物。它决定一个人要学什么、怎样行动、怎样思维,有哪些经验要 渗入他的人格之中。和生活风格无关的经验被抹煞,被抵制,被压抑。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生活风格;没有两个人的生活风格是一样的。生活风格是由创造性自我发 展、建立起来的。早在儿童时期四五岁时就形成了。
假想的目的论 与弗洛伊德不同,阿德勒相信,人的行动是受他对未来的各种愿望,而不是受过去经验的激发。这些未来的愿望可能纯粹是假想的-即不可能实现的各种理想,然而 这些假想的愿望却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周。激发他去完成愈益重大的事业。正常人遇必要时能够摆脱这些假想的影响而面对现实,而神经症患者却做不到这 一点。
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是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而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虽然试图完全达到自己愿望的方式因人而异。阿德勒观察到患神经症的人只顾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常人则以对社会有益为自己奋斗目标。
自卑感 人们常说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最出名的概念之一。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陷。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阿德勒把这种努力叫做补偿。
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是人希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便使之更加完善的一种天赋的特性。个人试图在社会中完善单凭自己无法完善的东西。阿德勒说,社会兴趣是对个人的种种缺陷的最后补偿。社会兴趣使得一个人将个人私利服从于公共福利。
我以前装过Google Earth 这个软件,但是半个小时之后就卸了,原因很简单,google earth看中国,除了北京外都太模糊,而且连现在我待的这个小地方也显示不清。于是对网上有人说在google earth上找到了自己房顶,半怀疑半嫉妒。既然看不到自己,那留它何用,于是删除了事。
昨天Gfans group里的一个网友发了一条消息,说Google Earth有了激动人心的变化,让大家都去看看。我就又重新下载安装上了,看了看,没有什么变化啊,界面还是那样,看了看我在美国的住处,还跟原来一样,不是那么清楚。新下有些失望。惯性的,还是打算用它看看家,于是地球转动,我开始飞往天津,停在了天津市区上空,这下大吃一惊阿,真清楚啊!天津站,海河... 不过,天津虽然看的清楚,但是标注很少,如果对天津不熟悉的话,还是不太容易辨别那些纵横交错的道路。
正好青青起床了,赶快把她叫过来帮忙。果然青青是很厉害的,没有用多长时间就在没有任何标注的情况下,找到了她家的楼顶,顺便把家门口的那条路做了标注。很兴奋啊!于是我们一起开始找我的家。google Earth 中对天津的标注数据还很少,搜索不能返回任何结果,于是,我们只得在上面找出我回家的路,按图索骥。因为在北京待了近7年,每年往返都要到天津东站,于是我们先找到了东站,然后是顺着海河走,幸运的是Google Earth标明了地铁线,我每次回家的路就是顺着地铁线走的,然后就找到了灰堆(huidui),谢天谢地!灰堆站是在每次回家的必经之路上。这条路看上去非常清晰,于是就顺着它走,一直到了咸水沽,顺便在母校咸水沽一中稍作停留,做了标记[毕业这么多年了也很少回去,看上去她变了不少呢]。接着走,到了小站,到了每次下车的路口,转向乡间公路,一转眼就到了家乡的小村庄。在地图上看上去,这个村庄真小阿,怎么说呢,就像嵌在广大田地间的一个拉锁。我降落下去,试图寻找自己的房顶。 凭着几个熟悉的地标,很容易找到了爷爷的家和老叔的家。然而找自家家门位置的过程却不是那么容易。一是因为google earth虽然可以看到房顶,可也还没有清楚到纤毫毕现,二是因为我家的屋子在一排屋子之间,不太好分辨。忽然我的想到自己门前是有一颗大树的,这是邻居们都没有的。这一下,我很容易的找到了自家的门口,自家的房顶。我想,要是能再清楚一些,说不定能看到妈妈在院子里忙碌的身影呢....
回想这次"回家"之旅,真的就和每次从北京回家有些相似。
我会经常回家看看的。
撰稿/陈统奎